跑出新医科发展加速度

2024-08-25 11:02:41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作者: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自身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高校今后一个时期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本期,我们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组织文章,开展探讨。

跑出新医科发展加速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在转化医学大楼学习实践。资料图片

  新时代,科技创新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核心支撑。新医科,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牢牢把握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厚创新文化土壤,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队伍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影响力。

跑出新医科发展加速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黄晓军(右二)带领的团队原创了被国际同行认可的骨髓移植的“北京方案”。新华社发

  建设一流交叉学科,激发医学创新“核爆点”

  回顾医学发展历史,学科体系布局随着科技创新大潮不断嬗变发展,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X射线的发现与应用,使得人类能够直接观察到活体内部结构,大幅提升了疾病诊断水平,也极大地推动了影像学的发展;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器官组织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了全新治疗方案,也催生了再生医学,等等。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期,人类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将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社会带来重大慢性疾病诊疗需求不断增加,疾病负担持续攀升。面对挑战的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范式也在不断赋能医学学科发展,为解决健康问题拓宽了“创新区”。面对新挑战,医学院校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以解决健康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汇聚和交叉融合,完善学科交叉推进政策,在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学科发展新范式,带动科技资源综合集成、配置优化和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核爆点”,整体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彰显新医科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交叉学科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学科,而是在传统学科发展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医学学科之根本还是对人类健康的研究,因此建设一流交叉学科首先需要厚重的医学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一个或多个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相互交融,以应对那些单纯依靠医学学科难以攻克的复杂健康问题,甚至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全球面临新发传染病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传统公共卫生学科基础上,成立全球健康学院和全健康研究院,这一学科正是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打造健康研究新范式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从人类健康、动物健康、环境健康协同保障促进的视角来预防新发传染病,得到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培育一流复合人才,锚定自主培养“新风口”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全球工业革命和生命科学革命,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融入办学理念和体系建设。

  新医科强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医学院校应依托综合性大学理工文科各学科门类齐全的学科优势,在平台、资源、课程和师资等方面多点发力,立足患者身边的临床教学研究平台,凸显附属医院等实习基地在医学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附属医院高质量人才产出的阵地作用。培养过程中,力求复合型人才培养全周期更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在原有医学课程体系中增设“医+工”“医+理”“医+文”等融合新课程,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

  现有医学高等教育的认证体系大多来自国外,医学院校应抓住新医科建设契机,立足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加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构建世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新格局中作出中国贡献。

  锚定一流科研,打造生命科学领域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医学院校要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为导向,锚定“从0到1”原始创新目标,在肿瘤学、脑科学、免疫学、再生医学、生殖与衰老等前沿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干细胞、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数字医学等未来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的创新研究和联合攻关,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打造生命科学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医学院校应为多学科合作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不断更新迭代的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涌进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为科研人员深入探索提供广阔舞台。为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医学院校应健全有组织科研顶层设计,强化使命驱动的问题导向研究。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健全全链条、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头部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模式,服务好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流的科研首先来自“好”的科学问题,“好”的医学科学问题来源于对患者疾患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专业领域世界前沿的把握,也来源于无数次的失败。医学院校应培育创新文化、合作文化,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倡导互相尊重和支持。

  为应对生命医学领域的全球挑战,医学院校还应加大科学研究开放合作力度,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推动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加强学生交流与实践等,深化国际合作,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医学科技人才。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6日 15版)

责任编辑:阿虎

免责声明:中企房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作者:王青(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高校学科交叉

2024-08-25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作者: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2024-08-25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新型分子材料助力钙钛矿电池性能获提升  光明日报杭州8月5日电(记者陆健 通讯员钱颖可)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杨德仁院士团队研究员薛晶晶与西

2024-08-25

  人民日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家药监局日前印发《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强化药物临床试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主体责任,提

2024-08-25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18年实

2024-08-25

  科技日报讯 (记者宋迎迎)记者8月2日获悉,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崔光磊团队开发出一种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这种全新的电极材料兼具电导

2024-08-25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